常熟美术
常熟市美术家协会
国画 油画、版画、水彩 书法 篆刻 设计平面 工艺美术
美协组织 美协展览 其他
艺术团体 艺术机构 艺术工作室
首页 新闻快递 当代作品 国画 油画、版画、水彩 书法、篆刻 摄像摄影 设计平面 工艺美术 历届展览 美术馆 博物馆 其他 社团机构 艺术团体 艺术机构 艺术工作室 民间收藏 艺术家访谈 历代名人 联系我们
学术交流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拜师帖 北人问道虞山 南来拜师常熟
编辑:文 / 陈莉 ┊ 来源:梅塘 ┊ 查看次数:2/79 ┊ 字体:T  T  T


吴老师,各位老师、朋友:

今天非常的激动。这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感谢各位的到来。我想,我今天拜师的致辞,首先要从我认识常熟这个城市说起。

我是北方人,因为工作的关系,也走了很多地方。在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之后,我自己曾经在内心无数次盘点,确认常熟是我最爱的地方。
    但在无数次盘点之中,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字句,去形容这座城,和这里的人。他们就像藏在心里的珍珠,虽经岁月洗礼,闪耀的依然是温润柔的光辉。光辉里,散发的是历史的底蕴,也是谦谦君子的传承。

毫无疑问,常熟是美的。若只论自然之美,中国也有很多大山名川,磅礴峻美,与常熟细腻的江南风韵相比,的确更具万千气象。但常熟的美是深刻而有层次的,它的历史古蕴与江南小镇之美相得益彰,成就了常熟貌似不惊人,深入了解后却处处惊人的独特气韵。
    貌似不惊人,是常熟从未以自己的美而自傲,呈面给世人的是浸润到骨子里的谦和低调;处处惊人,是指你越深入了解她,就越为她的底蕴和传承所震惊。
    言子墓、方塔、醉尉街、兴福寺、尚湖、曾赵园、翁同龢故居、铁剑铜琴楼、位列最优秀的县级博物馆的之一的常熟博物馆……甚至不知名的街头巷尾,都能让一段历史从故纸堆中鲜活起来。
    而虞山画派、虞山书派、虞山琴派和以您为旗帜的虞山印派,都于细润无声中彰显着常熟文化的无可替代的地位。

常熟,不是人们眼中的小家碧玉,而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与传承的大家闺秀。它不是人们眼中的众多江南小城中的一个,而是在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文化名城。
    何其有幸?能让我这个与常熟千里之隔的北方人,有机会撩起常熟的面纱,去体验她惊人的美。我想,在此,我要感谢与我常说的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的常熟人结下的缘份。这也是我的福份。

白雪朱总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常熟人。他不但是一位成功的企业领导人,也是一位长者,因为我的工作与文字有关,有幸被朱总认为孺子可教也多次给予我指点和帮助。
    在他的介绍下,有幸认识了同在北京的朱果炎老师,又在朱果炎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孟东明老师胡家贞老师彭介民先生。
    每每在京城与几位老先生相聚,虽然更多的时候搭不上话,但还是愿意听听他们在酒后讲历史、讲文化甚至讲讲八卦,也偷偷欣赏着他们身上的大家风范。

疫情期间,因经常居家的原因,偶然拾起了毛笔。因家居空间有限,所以只写小楷。不想一直坚持到今日。
    期间,也因为无法提高而数次想放弃,但自己还是想办法添了一些花样,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这些花样里,就有篆刻。
    粗糙的毛笔字,配上粗糙的印章,让自己能体会一点小小的成就感,也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渐渐的,我也喜欢上了篆刻,磨掉,刻上,再磨掉,再刻上——每每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不想,我这样的举动却急坏了孟老师,恐我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却空入宝山,无功而返。因此,他希望吴老师能带带我,少走些弯路。我自知浅薄,拜吴老师为师,就是让一个博导教授一名小学生。
    说实话,当孟老师说让我拜吴老师为师时,我的内心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是诚惶诚恐,生怕吴老师觉得我起点低,悟性也不高,不愿意花费精力教我。另一方面,又充满渴望,希望自己逐渐爱上的篆刻能够得到大师的指点。我说服自己胆子大点,努力去抓住这个机会和缘分。

上次来常熟,在朱总的帮助下,我见到了吴老师和师母。那是我有生以来内心最紧张的一次。
    但是,吴老师丝毫没有嫌弃我是个门外汉的样子。而是从头讲起自己在篆刻方面的学习和求索之路。
    讲到了他如何通过一张从地上捡来的报纸,找到自己的老师;讲他如何对自己的印稿下力气推敲琢磨;他讲这些,没有丝毫的炫耀,而是言传身教,告诉我在学习篆刻的道路上,成功的本质是什么。
    同时,他也告诉我学习篆刻,要从篆刻的历史和篆书开始学习。篆刻篆刻,九篆一刻。不要以为自己随随便便刻一下,或者自己觉得漂亮就可以了,学习篆刻,首先要懂。
    只是一顿饭的时间,让我受益匪浅。当时我就在想,即便吴老师不肯收我为徒,我已经是终身受益了。

回到北京后,我按照吴老师的指点,从入门开始学习篆刻和篆书。作为激励自己的一个方式,有时,我会把练习的篆书发到朋友圈里。但却不干主动打扰吴老师向他请教。
    突然有一天,吴老师给我发来图片,图片里正是我把在朋友圈里的篆书练习,只是里边多了吴老师用红笔作出的批注。从那以后,吴老师经常会给与我练习作业给予批注和指点。
虽然他明确对我说,现在不要再去刻,而是要把篆书列在第一位,但他却还抽出时间,指点我刻了自己的人名章和斋号章,人名章因为是白文,过程相对顺利。但朱文的斋号章就没有那么顺利,前前后后吴老师指点了几次,也刻了几次,都没有特别满意的。
    吴老师非常有耐心,但也细心地感知到我有点沮丧的情绪,一边指出刻得相对好的一方给我鼓励,一边告诉我等我再来常熟时,把几方斋号章都带来,他会给我当面指点。

吴老师的言行,一方面让我非常的感动,另一方面我也暗暗欢喜自己的福气和运气。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更是震撼于吴老师的先生之风和君子之风。
    今天,在孟老师和朱总的再次帮助之下,我的拜师仪式正式举行。在诸位大咖的见证之下,我保证:努力学习篆刻,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辱吴老师的师门,不辱虞山印派的师门;同时,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传播宣传中国的篆刻和虞山印派,让中国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源远流长。
    希望得到各位的督促和鼓励。

另外,吴老师,承蒙先生不弃,收录门墙。必当勤勉学习,不负您的教导!
感谢吴老师,也感谢各位。

扫码关注《梅塘》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