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美术
常熟市美术家协会
国画 油画、版画、水彩 书法 篆刻 设计平面 工艺美术
美协组织 美协展览 其他
艺术团体 艺术机构 艺术工作室
首页 新闻快递 当代作品 国画 油画、版画、水彩 书法、篆刻 摄像摄影 设计平面 工艺美术 历届展览 美术馆 博物馆 其他 社团机构 艺术团体 艺术机构 艺术工作室 民间收藏 艺术家访谈 历代名人 联系我们
学术交流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刻砚专家陈端友
编辑:Admin ┊ 来源:佚名 ┊ 查看次数:1/6677 ┊ 字体:T  T  T

       陈端友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幼年不得进学,直到十三岁才勉强在常熟王市镇的一个私塾里念书,但不到两年,便因父亲过世而辍学了。他跟着母亲、姐、弟离开家乡,到无锡投亲。靠了他伯父的关系,去扬州“问古斋”裱画铺当学徒。对于艺术,陈端友在童年就非常喜爱,经常在家门附近雕花铺作前看工匠们雕作,回到家里,就刻意模仿。当时他没有材料,就在缸瓮一类硬器皿上刻划,这对于他后来的刻砚,无疑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问古斋”的老板张太平,是苏州有名的雕刻碑版的能手。陈端友在他指点下,没有几年就继承了他的手艺。1912年,他来沪营生,结识了在上海的一些书画名家。著名前辈书画篆刻家吴昌硕看到这位不满三十的青年人刻砚,高兴得很,鼓励他说:“你虽已登堂,可尚未入室。应再努力,成功不远了。”接着他参加了当时“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并拜山阴任堇为师。他努力把中国绘画传统的技巧、章法,融会进刻砚艺术。他把生活视作创作实践的主要泉源。他留心自然景物的生动情态,大至海天寥廓,旭日初升;小至于竹节、香菇的成长,螺、蝉、鱼、龟的活动,都无不仔细入微地观察。顽石到了他的手里,无不顺从他的雕刀,变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珍品。他存旧中国的艰苦岁月中,创造了题材众多、琢磨精致的刻砚。选在这本图册里的,不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竹节端砚”二方,作者用精湛的技艺,雕琢出竹身被锯截以后的糙面和锯刀留滞的痕迹,并用节隔表现砚面的柔和润泽。砚底的节隔则被击龟裂,破碎的形象自然逼真。“蘑菇澄泥砚”的砚头,雕刻一大片相互叠压的蘑菇菌,作者用光润的菌面和带有丝纹的菌背,作不规则的间杂,使玩赏者能够真切地从对比中获得菌面、菌背的不同质感。而在繁复的砚头和背面丛菌的衬托下,巧妙地用一个大而光滑的菌面做砚池,使砚面取得异乎寻常的静谧感。这里,运用传统艺术对比的手法,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此外又如“松岩端砚”,用茂密的岩壑松障来衬托清水一潭。“蕉叶端砚”使人彷佛走到覆盖蕉叶的池边,满眼是绿阴恬静的景象。使用它的书家画家,自然思澄虑净。

陈端友的刻砚艺术很注意砚具本身功能的形式处理。像“海天旭日端砚”,他用一轮凸出海面的旭日作为砚面,在海面的四周边缘,雕饰卷涌起来的浪花,围成砚台的水圹部分。“辟雍端砚“的井字沟是用同样手法,所不同的,前者是运动的表现,后者是静止的表现。这样处理砚台水圹的工艺设计,是遥承了晋、唐的传统而又有所发展。

当然,工艺上繁复的章法,细密的雕琢,能显示作者技艺的精湛,但洗炼简洁的处理,也许更能见得作者的艺术素养。“辟雍端砚”、“虬松端砚"、“卣池端砚”等,。无论是它的一根直线,一枝松针,一个圆弧,一方转折,在雕琢上都表现得清晰、劲挺、环转自如。绘画的轻描淡写,有时会比重彩工笔更能动人心魄。据说陈端友生前很爱看戏、听书。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常常有共通之处,大可借鉴。从这里也可看到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用心。

陈端友的刻砚还很重视砚匣的制作。他认为砚盒不单有保护砚石的作用,而且对砚石本身的形象,起着美感的辅助功能。因此他制作的砚匣,是用制作砚石同样的功夫去设计琢磨的。在实用上,它是刻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艺术欣赏上,它与砚石结合为一个美好的整

体。用陈端友自己的话来说,是“与砚同寿”的。

解放以后,陈端友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艺术活力。图集中的“九龟荷叶砚”,是他二十九岁时就开始设计制作的一方端砚,解放后他为了完成这件几十年来未能竣工的作品,无论寒来暑往,南北东西,都把它携带在身,推敲研究,终于雕成了一幅莲圹秋晚的图象。在残荷败叶之中,有九只小龟出入戏泳其间,为晚秋残荷带来了无穷生意。他为这方杰出的刻砚,又特制了一个树根的龟形砚匣。但当他正将结束这个砚匣的制作时,老病侵缠,不待最后部分完工就与世长辞了。上海博物馆展出这件作品,观众望着龟背砚盖上的他最后的刀笔刻痕,都带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一一生为艺术孜孜不倦的艺人。

摘自文物出版社《陈端友刻砚艺术》